在做檢測時,有不少關于“環境檢測主要檢測什么”的問題,這里百檢網給大家簡單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環境檢測項目包括: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重金屬含量、農藥和有機污染物、微生物指標、重金屬含量、有機污染物、土壤肥力指標、土壤微生物、聲級、頻率等。
一、空氣質量檢測
1、顆粒物
顆粒物(PM10和PM2.5)是空氣中懸浮的固體顆粒,來自自然來源如火山爆發、沙塵暴,也可以來自人為活動如工業排放、汽車尾氣等。顆粒物影響人體健康,尤其是PM2.5,因為它們足夠小,可以深入肺部,增加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環境檢測中,顆粒物的測定采用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評估空氣質量并制定相應的污染控制措施。
2、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一種由燃煤和石油產品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都有危害。會導致呼吸道疾病,并對環境造成酸雨等問題。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采用紫外熒光法,通過測量二氧化硫分子在特定波長紫外光照射下的熒光強度來確定其濃度。
3、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主要來源于交通運輸和工業排放,是一種有害氣體,可以形成酸雨和光化學煙霧,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二氧化氮的測定方法包括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該方法通過化學反應將二氧化氮轉化為有色化合物,然后通過分光光度法測定其濃度。
4、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有毒氣體,主要來源于不完全燃燒過程。對人體有毒性,能與血紅蛋白結合,阻礙氧氣的運輸,導致窒息。環境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測定采用非分散紅外法,通過測量一氧化碳對特定紅外光的吸收來確定其濃度。
5、臭氧
臭氧在地面層的高濃度對人體健康有害,也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臭氧的測定方法包括靛藍二磺酸鈉分光光度法,該方法通過臭氧與靛藍二磺酸鈉反應,測量其吸光度變化來定量空氣中臭氧的濃度。
二、水質檢測
1、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是反映水體中有機物生物降解能力的重要指標,用來評估水體的污染程度和自凈能力。BOD5測定方法,涉及將水樣與微生物接種后,在一定溫度下培養5天,測量溶解氧的消耗量來確定BOD5值。
2、化學需氧量
化學需氧量衡量水中有機物污染程度,表示在一定條件下,用強氧化劑(如重鉻酸鉀或高錳酸鉀)氧化水中有機物所需的氧量。COD值越高,說明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越嚴重。化學需氧量的測定方法包括重鉻酸鹽法和高錳酸鉀法,其中重鉻酸鹽法是國際社會普遍公認的經典標準方法。
3、重金屬含量
重金屬含量檢測是為了評估環境中重金屬如鉛、鎘、鉻等的存在情況,這些重金屬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對健康造成危害。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排放、礦業活動和農業使用,在環境中不易降解,可在生物體內積累,導致各種健康問題。
4、農藥和有機污染物
農藥和有機污染物檢測是為了識別和量化環境中的農藥殘留和有機化學物質,如多環芳烴、多氯聯苯等。這些污染物可能來自農業生產、工業排放和城市徑流,對水生生物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5、微生物指標
微生物指標檢測包括大腸桿菌、細菌總數等,這些指標反映了水體的衛生狀況和可能的病原體污染。微生物污染來源于未經處理的污水排放、農業徑流和動物糞便,可能導致水傳播疾病。
三、土壤檢測
1、有機污染物
有機污染物檢測是為了評估環境中的有機化學物質,如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這些物質可能來自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和日常生活,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長期風險。
2、土壤肥力指標
土壤肥力指標是一系列用于評估土壤肥力水平的定量標準,能夠反映土壤支持植物生長的能力。這些指標包括土壤環境條件(如地形、坡度、覆被度)、土壤物理性狀(如土層厚度、質地)、土壤養分儲量(如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含量)以及養分有效狀態(即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養分含量)等。
3、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等微生物的總稱。在土壤中進行各種生物化學過程,如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促進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和養分的轉化。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和數量是評估土壤健康狀況的指標,影響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長。
四、噪聲檢測
1、聲級
聲級是描述聲音強度的物理量,用分貝來表示。反映了噪聲的強度,與人們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覺相一致。聲級的測定涉及不同頻率聲音的計權,模擬人耳對不同頻率聲音的敏感度。如,A計權聲級是常用的測量方式,用于模擬人耳對55dB以下低強度噪聲的頻率特性。
2、頻率
頻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用赫茲作為單位。在環境檢測中,頻率的概念可以用來描述噪聲的周期性變化,不同頻率的噪聲對人的影響不同。如,高頻噪聲可能更尖銳,低頻噪聲可能更沉悶。
3、持續時間
持續時間是指某一事件或條件持續的時長。在環境檢測中,持續時間可以用來描述噪聲、污染事件或其他環境因素的持續期。了解持續時間有助于評估環境影響和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
4、噪聲源
噪聲源是指產生噪聲的源頭,可以是交通、工業生產、建筑施工或社會生活等多種活動。識別噪聲源有助于采取有效的噪聲控制措施和改善聲環境質量。如,通過控制交通流量、優化工業布局或推廣使用低噪聲設備,可以減少噪聲污染。
五、輻射檢測
1、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能夠使物質原子或分子產生電離。包括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中子射線等。電離輻射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能夠穿透人體組織,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在環境檢測中,電離輻射的監測涉及到對這些高能粒子或波的強度和分布的測量,評估輻射水平是否超過安全標準。
2、非電離輻射
非電離輻射是指能量較低,不能使物質原子或分子產生電離的輻射,如紫外線、光線、紅外線、微波及無線電波等。這類輻射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在特定條件下,如長時間暴露于高強度的非電離輻射,也可能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影響。環境檢測中的非電離輻射監測主要是評估電磁場的強度,確保其在安全范圍內。
3、輻射劑量
輻射劑量是指在單位質量的物質中吸收的輻射能量,以戈瑞為單位。輻射劑量的測量有助于評估輻射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在環境檢測中,通過測量輻射劑量可以確定特定區域的輻射水平,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六、生態檢測
1、生物多樣性指數
生物多樣性指數是衡量某一生態系統中物種豐富度和均勻度的指標。常見的生物多樣性指數包括Shannon-Wiener指數、Simpson指數和Pielou均勻度指數等。這些指數能夠反映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和穩定性,評估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和制定保護措施。
2、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各種惠益,包括食物、醫藥、原材料、氣候調節、水源涵養等。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有助于了解生態系統的價值和重要性,以及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環境檢測中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涉及到對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進行量化和價值評估。
3、物種健康狀況
物種健康狀況是指一個物種在特定環境中的生存狀況,包括其種群大小、繁殖能力、遺傳多樣性等。物種健康狀況的評估有助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管理。環境檢測中的物種健康狀況評估涉及到對物種的種群動態、遺傳多樣性和生存環境的監測。